...
素材网 品牌美学馆标志
主站 营销美学 品牌设计 免费素材
818

信仰时装的艺术家 二

 名牌意味着尊严

  日本人将大牌服饰比作《圣斗士星矢》里的黄金圣衣,一旦穿上就会激发出无限潜能。“人不能完全看衣服,但衣服是非常重要的。”对艺术家周春芽而言,时装最早意味着尊严和体面。1986年他去德国留学时,带去的衣服非常寒酸,德国的冬天很冷,他没有钱买大衣,就去教会捐助给留学生的一大堆衣服里选了一件“相对好看的”。他对衣服变得非常敏感:“从那时开始,我就决定了我要买好衣服穿。”

  比起设计,他和血拼老友曾梵志更注重材质和面料。“服装是有生命的,只要你穿着的服装面料非常好,即使款式简单,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比年轻的艺术家更信任和依赖品牌,也绝对不玩混搭,坚信品牌和品质绝对能画上等号:“名牌不一定是好的,但好的衣服一定是名牌。”他们视“干净、得体”为第一要素,有自己稳定的风格,也乐于通过穿衣传递给别人正面能量,并在这个过程里感受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这批60后艺术家,由于经常去国外做展览,接触到一线策展人、画廊主、收藏家和服装设计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似乎在穿衣上进入了名牌的高阶班,虽然穿衣目的还是停留在应付展览开幕式和酒会上。

  另一些人则希望在服装后面隐形,画家何工选择衣服的标准是“军绿色、越不出挑越好”。他几乎不愿意在衣服上面花任何时间和精力,选择在二手军用品店论斤买衣服和鞋子,“10美元买5磅,我一年只买一次衣服”。行为艺术家张洹钟情穿深浅不一的灰色衣服。自认对绘画挑剔,光底色就要打四层的上海画家孙良的色彩感觉也体现在穿衣上,可以把颜色特别鲜亮或极其黯淡的衣服穿得文雅,“即使不是大牌衣服,依然气场很强”。

  把作品穿在身上

  艾未未惯常穿着粗布糙衣像个莽汉,带着强烈的生命力和无所顾忌的坦荡感,并宣称“艺术就是我们生活的极端之处”。而“谁规定时装不可以加入戏谑和游戏?”也是赵半狄的信条,他以“熊猫人”造型参加了法国时装周,尽管引起争议,但形象仍然深入人心。

  艺术家的作品和穿着风格之间有某种微妙联系。画家刘野的穿着和他的绘画风格非常一致,他的圆眼睛和圆领大背心、布包的组合都神似他画里小女孩的成人版。而徐冰的衣服和作品几乎都是非常淡的颜色:“我喜欢没有颜色的颜色。我比较倾向于低调、舒服,甚至是旧的东西。和人相处时,你要让别人舒服,自己就要变低一点。”这甚至表现在一些身体动作上,和人说话时,他微侧身体给人感觉谦逊而节制,有时下意识地缩着肩膀。而对周春芽来说,说话时谈笑风生,肩膀打开,具有一种外射和开放的热情气质。艺术家吕胜中很清瘦,衣着大多是黑、白、灰,看起来自在自足。相比时髦,他们更希望得到和年龄相称的安静和智慧。

把作品穿在身上,是对作品的另一种解读和把玩。蔡国强的太太吴红虹就曾经穿着蔡国强的“炸三宅一生作品”出席晚宴。作为蔡国强回顾展代言人的蔡康永和林志玲都穿上印着 “问我蔡国强”的T恤 ,蔡康永还在T恤上用火烧了几个破洞,以此“小规模地向蔡国强致敬”。

  人穿衣,不是衣穿人

  画家张恩利几乎四季都穿靴子,在怎样画更有意思之外他也会琢磨怎样穿更有意思。艺术家马一平几十年来的招牌穿着包括马靴、马甲、格子衬衣,常年穿牛仔裤并裹在马靴里,整体干净利落,“你要保持一点摇滚精神,或者有趣的力量。你的行为、谈话方式、很大力的握手都会使你散发出一种感染力甚至诱惑”。

>

品牌风云最新热文

房地产的VI做起来,就像是在搞艺术 唱片封面设计 | 看得见的音乐艺术 “美味酒廊”VI设计欣赏 美学茶话:读懂齐白石的画,我放弃了画画

访问手机站
© Copyright 素材公社tooopen.com 本站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您权益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10109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