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网 品牌美学馆标志
主站 营销美学 品牌设计 免费素材
1325

掀起红点奖的盖头来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对产品设计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力度。接踵而至的便是各种设计奖项的斩获,特别是国际上的知名设计奖项。其中,出镜频率颇高的莫过于德国的红点奖了。
  red dot红点奖被称为国际设计界的奥斯卡。自设立几十年来,已经成为国际工业设计奖中影响最大的奖项之一,是每位设计师梦寐以求、引以为豪的奖项。在欧洲,该奖项被公认为是对创意和设计的国际性认可标志,也被视为产品外观及质感最具权威性的“品质保证”。
  是什么让一个奖项能有如此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半个多世纪沉淀出的“红点”
  红点奖是由“Haus Industrieform”基金于1955年在德国艾森最初创立的,到现在为止已经拥有53年的历史了。在其他领域,53年也许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对于年轻的工业设计来说,这个数字足以撼动每一个人的神经。像我们所熟悉的日本G-Mark设计奖比它成立时还要晚两年,而国内最著名的红星奖创立则是近两年的事情。红点奖从创立之初就力图“促进环境和人类和谐的设计”,凭借不断超前的想法,逐渐演变成一个被行业、政界和社会认可的国际资格认定和传播中心。
  1990年,国际著名的设计师Otl Aicher 用新的名称“北莱茵河西华利亚设计中心”为这个机构创造了新的企业形象。设计中心定位面广泛,活动涉及到了多种产品和传播设计,包括国会、讲座、贸易洽谈会、产品展示和顾问服务等。
  1992年,红点设计奖发起人彼得·赛克教授(Peter Zec)为了解决地理上的限制,和带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原则,将延续了37年的奖项名称改为“red dot”,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点奖”。 随着“red dot”名称的确立,一个将在半个世纪后备受瞩目和青睐的品牌自此诞生了。

  “只认作品不认人”
  坚信“通过筛选和展示认定资格”的座右铭,红点奖的参与人数逐年递增。2006年红点奖就收到了来自50多个国家超过5000多件作品的参赛申请。而这一数字在2007年和2008年持续攀升。
  如此众多的参赛作品被分为产品、大众传播以及设计概念三大类进行参评。每一类别的评审标准都不尽相同,其中尤以产品设计最为引人关注。产品类的评审标准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创新性和审美是最基本的要求。纵观历年的获奖作品,都是出类拔萃、领导潮流的创新设计。2007年的一款萨博概念跑车无论是车体外饰还是内饰的细节,都涌动着呼之欲出的美感。并且镰刀式的车部前体开启方式也创意十足,一改老板的推拉门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有些人进入车子时头碰车框的尴尬场面。
  同时,评审标准还要兼顾产品设计创意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功能性和用途。像2003年飞利浦的三头剃须刀就因其舒适的刀头贴面,独特的气囊设计,在人体工程学及与人的互动性方面大放异彩,最终赢得了红点奖的荣誉。
  红点奖为不断追求更高质量的设计,每年都邀请世界各地的精英专家来到德国艾森的红点设计博物馆,筛选符合优秀设计标准的参赛产品,并不断能制定出新的更高级的参赛标准。一位业内的设计师就说道:“红点奖每年选出的资深评审团成员,都是各自领域内的权威,评审过程力求最大限度的独立和公正。评审根本不认识设计者,他们只认作品不认人。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设计师来讲,这显然是很重要的,首先从心理上我们就不再担心资历对作品的影响问题了。”正因为评审团评判的严谨才使Red dot 设计奖获得了国际间的承认和信用。

  “红点”很“完美”
  “完美”是北京洛可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监贾伟先生对红点奖获奖作品的理解,简单而又精辟。他说:“德国艾森有专门的红点博物馆,里面的一只手表、一个手镯、一个行动电话或者是一台电视、一个食品处理器乃至一辆汽车,每一样产品的设计都是完美的。”每个人对“完美”的理解不同,也许在设计师眼中,为人们生活所做的每一次创意设计的努力都是向“完美”进发的一个美丽的过程,因此是完美的。虽然我们知道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只能探寻,终不可得,但那份对创意设计极致的向往之心却始终火热,“德国的老少时常驱车前往远离市区的红点博物馆,那里每年的访客数量超过了12万人”。
  红点奖的参赛阵容也几近“完美”,比如苹果电脑、宝马设计、索尼、耐克、法拉利设计、LG电器等众多世界名牌都是“红点”的常客。

>

品牌风云最新热文

房地产的VI做起来,就像是在搞艺术 唱片封面设计 | 看得见的音乐艺术 “美味酒廊”VI设计欣赏 美学茶话:读懂齐白石的画,我放弃了画画

访问手机站
© Copyright 素材公社tooopen.com 本站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您权益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10109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