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网 品牌美学馆标志
主站 营销美学 品牌设计 免费素材
3783

设计素材在于人如何观察 眼见非脑见

    视觉是一切感觉之首。人的大脑有一半的资源都用于接收和解析眼睛所见。但眼睛所见并非全部,因为视觉信息还要经过大脑转换和解析。真正用来"观察"的其实是大脑。

image

(此图来自素材公社网,转载请注明)


        我们一般认为,当我们观察周围的一切时,眼睛会将看到的信息传输给大脑,大脑再对信息进行处理,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世界。但其实不然,脑见并非眼见,因为大脑总会解析眼睛看到的所有信息。试举一例,请观察图1-1。    


        你看见了什么?你第一眼可能会看到一个黑边三角形,上面叠了个白色倒三角。其实图上什么三角形都没有,有的只是些零碎的线条和个有缺口的圆。大脑认为图上应该有一个倒三角形,于是就凭空创造出了一个。1955年,这一独特的错觉由意大利心理学家Gaetano Kanizsa发现,后以他的姓氏命名为"卡尼萨三角Kanizsa Triangle再看看1-2,这次的错觉图形是一个矩形。


image


大脑会偷懒

        为了更快地解析周围的世界,大脑会投机取巧地偷懒。大脑每秒要接收约4000万次的感官信息输人,并试图完全解析出它们的意义,所以它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猜测我们看见了什么。经验法虽说十拿九稳,  但有时也会出错。

合理运用形状和色彩可以影响人们所见。图1-3展示了色彩如何使人注意到特定的信息,通过变化颜色区域,传达出的两条信息截然相反。

image



1在黑暗处,余光看得更清楚

人眼有700万对亮光敏感的视锥细胞和1.25亿对弱光敏感的视杆细胞。视锥细胞集中于视网膜中央凹处,在视觉的中心区域,而视杆细胞则主要分布在外围。所以在弱光环境下,使用余光观察会比直视看得更清楚。

1视错觉之错

image



1人的视觉是二维而非三维
光线通过角膜与晶状体进入眼球,晶状体将影像聚焦在视网膜表面。在视网膜上,即使是三维的物体,呈现出的影像也是二维的。这些影像被传送到大脑视觉皮质并被识别,例如大脑会想:"哦,我认出那是一扇门", 从而重新将二维影像转化为三维物体。

image

(此图来自素材公社网,转载请注明)


1视觉皮质汇总所有信息
John Medina〔 2009 〕认为,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传输到视网膜后,
会' /匸总为多达12条不同的信息。其中,有几条阴影信息,还有几条运动信息-,诸"如^匕类。大脑视觉皮质接收这些信息后,由不同区"域"分另1 口向应和:处理对应的信息,比匕如^, 一:处专门处理40度角的斜线,一处专门处理色彩, 一处专门处理移动状态,另一处专门处理边线,等等。最终,所有信息只
被整合为两条信息:一条是移动状态(物体是否正在移动:),另一条是位置〔物体和观察者的位置关系如何:。

>

品牌风云最新热文

房地产的VI做起来,就像是在搞艺术 唱片封面设计 | 看得见的音乐艺术 “美味酒廊”VI设计欣赏 美学茶话:读懂齐白石的画,我放弃了画画

访问手机站
© Copyright 素材公社tooopen.com 本站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您权益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10109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