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网 品牌美学馆标志
主站 营销美学 品牌设计 免费素材
2051

大卫·勒文:用漫画评论时政

素材公社- 品牌美学- 品牌风云 |发布于 2010-01-30 | 标签: 大卫·勒文 漫画 评论

大卫·勒文(David Levine)是美国著名政治漫画家。某种意义上,他是“评论性漫画”这一行业的开创者。2009 年12 月29 日,勒文在曼哈顿去世,享年83 岁。

  美国著名政治漫画家大卫·勒文(David Levine),《纽约书评》(TheNew York Review of Books)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招牌作者,于2009 年12 月29 日上午在曼哈顿去世,享年83 岁。勒文笔下的人物大都是顶着个大脑袋的知识分子、运动员或者政治家,他的作品睿智、晦涩、严肃、尖刻,兼具艺术性与文学性。勒文生前共为《纽约书论》贡献了3800 多幅漫画,还为《君子》、《纽约客》、《纽约时报》、《曼哈顿邮报》、《滚石》和《时代》供图,包括很多封面作品。他被认为是19 世纪插画大师杜米埃(HonoréDaumier) 和纳斯特(Thomas Nast)的继承者,也是过去50 年来最好的社论漫画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国家人像馆、英国人物肖像画廊都常设了勒文作品展。
  《纽约时报》的讣文中写道:“勒文从无阿尔伯特·赫希菲尔德(AlHirschfeld,美国著名漫画家)那些过分轻佻之作;也不像吉尔斯·菲勒(Jules Feiffer,美国著名漫画家、小说家、剧作家及电影编剧,曾获奥斯卡奖和普利策奖)那样中规中矩;比起'黑旋风大师’爱德华·戈雷(Edward Gorey)更是清新可人得多;他对《名利场》插画师爱德华·索雷尔(Edward Sorel)偏激的社会意识敬而远之;对《纽约客》插画师罗兹·查斯特(Roz Chast)引经据典、冷嘲热讽现代生活的夸张也不感兴趣。然而,勒文先生独特的风格和观点,却让他绝不输给任何一个当代评论家。”
  《纽约书论》则引用了厄普代克的评价:“勒文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愉悦,也在深层的意识上缓解了人们在这个绝望日益加剧的时代的焦虑。他怀着一颗幽默的观望之心提醒我们,知识分子还没有抱头鼠窜。漫画艺术,同显现价值的其他公共艺术一样,不会让那些历史罪人轻松度日。”


世界就像一场木偶戏
  许多人对勒文1966 年描绘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的作品记忆犹新:总统两眼直瞪瞪望着前方,衬衫敞开着,肚子上有一条长长的手术伤疤。事实上,手术确有其事,但妙就妙在,伤疤的形状是越南地图。
  60 年代中期,越南战争达到最高潮时,美国民间反战情绪高昂,将当时主战的约翰逊总统描摹为战争贩子。特别是自由派的左翼知识分子,发起“倒约翰逊”运动,成功地阻止了他于1968 年的再度竞选。在“倒约翰逊”运动中,大卫·勒文功不可没。当时的约翰逊总统正因疝气入院开刀。那是个小手术,不久便出院了。约翰逊在出院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向记者报告他的健康情况。一名女记者问他开刀经过,他便一手撩起衬衫,露出腹部的一大块白色肥肉,指出自己开刀后的疤痕。画面在电视上播出后,一些观众觉得总统自鸣得意的态度未免有点拿肉麻当有趣。勒文在为《纽约书评》而作的那幅漫画中将疤痕画成越南地图的形状,令约翰逊哭笑不得,却极好地表达了普遍的反战情绪,也令约翰逊的形象受损甚巨。
  在一幅刊登在《国家》(TheNation)杂志的漫画中,基辛格同一个女人在沙发上做爱,这个女人头的形状是个地球。勒文后来表示,这就是基辛格对这个世界的所作所为。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强硬的政治观点。尼克松是勒文最爱的描绘对象,他称其为自己的“教父和胎儿”,一共画了66 幅。他画的格林斯潘,嘴里叼着一只天平,称量着人民和美钞,但沉重的天平拖垮了他的嘴唇。勒文在画作中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愤怒,他在2008 年的一次采访中说:“这个世界就像一场木偶戏,太多人就像木偶,他们身上的线被少数人操纵着。我想说,政治讽刺画也许能挽救这个国家,不让它堕入地狱。”


变形却不失真
  政治讽刺漫画通常以夸张、变形、虚构、比拟等艺术手法,揭示问题的本质。作者既要表达观点,又要简洁生动,使读者一目了然。勒文的笔触穷尽“变形”之能事,同时又准确地体现出人物的特点。画面上常有浓重的5 点钟方向的阴影,人物古怪的头形,配上夸张的糟糕发型或胡子,暴露出名人的弱点。其笔下人物最标志性的特点就是一个大鼻子,在他看来,鼻子似乎是最好的反映人物性格的器官。
  《亚特兰大宪法报》的专栏漫画家迈克·卢克维奇(Mike Luckovich)曾在2005、2006 年两获普利策评论性漫画奖。勒文去世以后,他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采访时表示,勒文的笔触鞭辟入里,他让名人走下神坛,以至父母们能看着漫画高兴地调侃:你看,约翰逊总统的大耳朵长得挺像我孩子。他总能在扭曲面部的同时,抓住最关键的特征,让人们一眼就能辨认出原型。“不仅仅是个政治讽刺画家,他的出色作品让我们这些社论漫画家无地自容。《纽约客》自从有了勒文,就此高枕无忧。”吉尔斯·菲勒最近一次接受采访,在提及老朋友勒文时说:“20 世纪后半叶,他是最重要的政治漫画家,他起步的时候,这一行尚未成形,可以说,是勒文兴起了这门艺术。”
  1926 年12 月12 日,勒文出生于布鲁克林,父亲经营一家小型的服装厂,母亲是一名护士,在政治上比较激进,对勒文也有所影响。勒文很早便显示出自己的艺术天赋,1946 年进入费城坦普尔大学泰勒艺术分校学习绘画,毕业后,一开始主要创作水彩画。绘画是勒文的“初恋”,他爱画底层人民的工作、海边的建筑以及平民百姓在海滩边的全景画,这些宁静安谧的水彩画与他日后的讽刺画形成很大的反差。上世纪60年代初,《君子》杂志发现了他在政治漫画方面的天赋,1963 年,他开始为《纽约书评》创作讽刺漫画。
  评论性漫画被誉为“美国最后的良心”,勒文认为,一个漫画家的观点比技巧更为重要。漫画家必须先具备所要表达的意见,然后用画来呈现。他说:“当然,我是很有偏见的。有人说我过于同情穷苦者。可是,好的右翼漫画家在哪里?《纽约书评》一开始就与我的思路相同。我们对愚蠢的越战的看法便是一例,但是我也有自己的观点。我反对政府的压迫,无论是谁在当政。艺术家对左对右都要发出质问。我仍关心社会的正义。”

>

品牌风云最新热文

房地产的VI做起来,就像是在搞艺术 唱片封面设计 | 看得见的音乐艺术 “美味酒廊”VI设计欣赏 美学茶话:读懂齐白石的画,我放弃了画画

访问手机站
© Copyright 素材公社tooopen.com 本站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您权益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10109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