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网 品牌美学馆标志
主站 营销美学 品牌设计 免费素材
995

中国设计:奋起直追的生产力 四

  无设计,无未来

  [ 听过诸多顶级设计师的阐述之后,也许会对“设计改变生活”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这句话不但关乎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也关乎人们的未来 ]

  “设计是生活的一部分”、“设计的本质是要解决问题”、“设计就是生产力”……这些话,在这个星期的北京,不断回荡在“世界设计大会”(Icograda)的各个活动现场上。大会被称作“设计界的奥林匹克”,1500多名世界知名设计师齐聚北京。他们提出的这些想法,都正在变成某种常识,让更多的人接受。设计,从微小用具到高楼大厦,从海报书籍到衣服鞋帽,更不用说各种高科技产品,所有这些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听过诸多国际顶级设计师的阐述之后,也许会对“设计改变生活”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这句话不但关乎生产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也关乎人们的未来。而各种对于设计本身的考量,因此也就变得和未来休戚相关了起来。

  设计将给人们带来福祉

  “英国现在是人们公认的设计之国,这和150年来英国政府制定的发展创意的决策分不开。”大卫·凯斯特(David Kaster)是英国设计委员会的前主席,在他看来,设计不仅仅能够帮助大公司卖出更多的产品。“当然一个既好用又有好的外观的产品,肯定会帮助销售。但是设计还不仅于此,伟大的设计将给人们带来福祉。”他认为历史上这类设计并不缺乏,而现在也有很多设计师,在投身于给人类带来更大幸福的设计。“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合理节水的设计,这个设计对于世界很有意义。”

  他印象更深的,是与英国医疗服务合作的一项叫做“Design Bug Out”的项目,“以前设计师工作的模式,都是设计师接受客户的要求。但我们的项目则是从一开始,设计师就参与,与病患、护士等等各方面的人一起参与合作。”在英国医院里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交叉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每年会造成9000人死亡,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减少这些感染,保护更多人的生命。”他们的设计很简单,并没有对医院做大兴土木的改建,只是改进了医院常用的椅子,“加上了磁性的

  材料,修改了椅子的结构,更容易拆装,让椅子更容易清洁,这样的设计可以把护士解放出来,减少时间也减少感染。”

  在他看来,这样的方式得到的是多赢的局面,“这种模式当中,设计师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生产企业很快因为成功的范例而接到全球订单。这种模式也可以应用到比如节水节能方面。”他满怀乐观地认为,这样的设计推广开来,不仅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在所有这些点点滴滴的设计修正和创新的背后,是国家实力的提升,“好的设计最后的一个条件,是要有很好的公民。”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设计师们的作品,而得到细节上的修正,在他看来,能够慢慢地让世界变得更好。

  设计改变人们交流的方式

  对于设计理论家王受之来说,2008年最为激动人心的设计,是美国设计师索尔·森德(Sol Sender)的团队为奥巴马的竞选所作的整体形象设计。“如果要说有什么设计改变了世界,我觉得他们的设计差不多可以够格了。”王受之半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评价道。现在他们所设计的奥巴马竞选Logo早已深入了美国人心,“今年万圣节的南瓜灯最流行的图案就是这个Logo,还有网站专门指导人们如何在南瓜灯上雕刻这样的图案。”“我们并不仅仅限于竞选期间使用这个Logo,针对不同的时期和具体事件,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变体。”森德说道。现在刚刚出炉的,是呼吁人们支持奥巴马医疗政府改革方案的Logo。

  作为一个非商业用途的形象设计,森德很希望看到人们对这个形象有各种自己爱好的发挥。“我们有小朋友版本的,还有人们自己做的硬糖版本的。对这个logo,我们并不那么强调知识产权,重要的是人们用这个logo找到了和自己一样,想要一个变革的未来的人们。”凯斯特认为,这正体现了新时代设计的新意义,“设计改变人们交流的方式。人们自己也有改善自己生活的需求,设计师们应该主动地与人们交流,不要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派特里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看来,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大工业时代不同,现在人们面临众多的选择,“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设计一样受到很多新的挑战,摩托罗拉公司的总裁曾经跟我说过,以前他知道自己能生产什么样的手机,而现在由于技术的发展,任何一种手机都有可能被制造出来,但他却不知道最终究竟是哪一种会投入生产。”

  惠特尼对设计的未来充满了沉思,“设计是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问题是现在我们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未来生活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他认为设计师们从现在就应该考虑这些问题。设计师们必须摆脱过去那种“来料加工”的模式,主动地加入到凯斯特所谓的“开放式设计”当中。

  不过,荷兰设计大师扬·凡·图温(Jan van Toorn)对“设计改变未来”的说法则有自己的保留意见,“我认为对这样的乐观主义,需要审慎对待。因为设计师始终还是要受到大公司的控制,他们还是会成为商业世界当中的一个链条,帮助生产出一些人们不加反思而接受的垃圾。”


>

品牌风云最新热文

房地产的VI做起来,就像是在搞艺术 唱片封面设计 | 看得见的音乐艺术 “美味酒廊”VI设计欣赏 美学茶话:读懂齐白石的画,我放弃了画画

访问手机站
© Copyright 素材公社tooopen.com 本站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犯您权益请告知删除| 湘ICP备11010972号-1